食客们吃的正香,高林手头也没停下。
另一口灶上,将焊过水切成寸段的大肠用油煸,炒出部分油脂,盛出备用。
高林换锅,下少许猪油,放入几粒冰糖,小火慢炒成枣红色的糖色。
下入大肠段翻炒上色,烹入黄酒、醋。添加葱姜蒜和一包大料。注入热水没过肠段,调入佐料。
大火烧开,转小火咕嘟。
九转大肠需要时间,让香料的味道和酸甜咸鲜的复合滋味,一点点渗透进肥糯的大肠里。
其实这种做法也是简化的版本。
高林盖上锅盖,将这边交给范二盯着火候,立刻又转向另一口灶。
猪肝切成的薄片,抓匀上浆。
锅中宽油烧至四成热,滑嫩的肝尖入锅,迅速划散变色,捞出控油。
锅留底油,爆香葱姜蒜末,下入切好的青椒片和泡发好的黑木耳略炒。再烹入佐料。随后用湿淀粉勾芡。
汁液瞬间浓稠起泡,倒入滑好的肝尖!
快速颠勺翻裹!
肝尖裹着红亮诱人的芡汁,混合着青椒木耳,油润鲜嫩。
熘肝尖出锅!
这道菜讲究一个快和嫩,火候稍过,肝尖就老了。
第二道菜上桌,食客们迫不及待的动起筷子。抢着往饭碗里塞,就着米饭。
大口大口的吃饭。
“真嫩!”
“再来一碗米饭!”
笃笃笃—
刀刃撞击砧板的声音响起。
不少人都向高林投去了期待的目光。
高林将熟猪肚切细丝。锅中少许油,下葱姜末炝锅,添加醋。
激发醋香,再添加清水烧开。下入肚丝和配料。调入佐料。
烧滚后,淋入水淀粉勾成米汤芡。
最后,甩入打散的鸡蛋液,形成蛋花。
临出锅前,再点上几滴香油,撒上香菜末!
一大碗热气腾腾,肚丝脆韧的酸辣汤成了!
赵三赵四象两个小陀螺,端着盘子,在拥挤的食客间灵巧地穿梭。
范二守在炉膛口,汗流浃背,盯着火。
没过一会,九转大肠也出锅。
高林可没有故意保留原味。
五桌菜已经上齐。
麻辣焦香的脆肠,肥糯弹牙的九转大肠,油润滑嫩的熘肝尖,暖人脾胃的肚丝汤。
几种极具冲击力的香味混合在一起,从小小的后厨喷涌而出,弥漫了整个街道!
店内的食客们一个个吃的满头大汗直呼过瘾。
“这大肠绝了!肥而不腻,酸甜咸鲜,还有股子说不出的香料味,回口是香的!真没想到大肠能做成这样!”
一个戴眼镜的老先生细细品味着九转大肠,满脸不可思议。
“肝尖嫩,真嫩!跟豆腐似的。这芡汁也挂得好。”
有人对熘肝尖赞不绝口。
“这汤,酸辣爽口。好吃!真好吃!”捧着大海碗喝汤的食客一脸满足。
赞美声、咀嚼声、碗筷碰撞声在这小饭馆中回荡。
这香味和喧闹,吸引了更多路人。
连建军饭店里刚吃完午饭的几个熟客,也被这从未闻过的浓烈香气勾了过来,挤在门口,踮着脚朝里张望,好奇地打听。
“这么香?吃的什么好东西?”
姜邵伟和王功两名记者,也神奇地再次出现在人群中。
姜邵伟用力吸了吸鼻子,眼睛发亮,对王功说:“高林不知道又做什么新菜了。”
他掏出小本子,又开始飞快地记录。
“别愣着啊,拍照!”他又提醒一旁不停咽口水的王功。
王功这才从美味中恍然醒来,举起相机对着人群拍摄。
小小的“高记”,里三层外三层,被围得水泄不通。
长龙不见缩短,反而越来越长。喧嚣声浪几乎要掀翻屋顶。
最早坐下的食客,心满意足的起身结帐。
他们迎着外面排队人群的好奇目光,昂首挺胸的离开。
位置一空,排在前面的客人便冲来坐下,死死护住桌子。
“别抢!别抢!我先来的!”
“一起坐,兄弟!钱我们平摊!”
高井和妻子范以花,忙的满身大汗,他们两人飞快的擦拭着桌,收拾碗筷。
汗水顺着额角滚落,流进眼睛里,刺得生疼,他们也顾不上擦。
高井心里,却象揣着一团火,烧得他浑身滚烫!
“小同志!你家这脆肠太好吃了!”一个粗豪的声音穿透嘈杂传来。
“小高师傅这手艺,没得说!这大肠做的,绝了!我活这么大岁数头一回吃到这么香的!”
一个苍老的声音满是赞叹。
“好吃!真好吃!哥,明个我们还来!”
这些声音,象一勺勺滚烫的蜜糖,浇在高井的心头。
那疲惫仿佛瞬间被蒸发了,只剩下满满的的自豪和激动!
他的弟弟,被这么多人围着夸赞!他做的菜,让这么多人吃得这么开心!
高井只觉得胸膛里涨得满满的,一股热气直冲眼框。
他猛地低下头,擦拭着桌面。
那发颤的手,不是因为累,而是因为一种从未有过的的荣光!
灶火熊熊,映红了高林专注的脸庞。
铁勺翻飞,叮当作响。
汗水浸透了他的后背,他却浑然不觉。
这喧嚣鼎沸,热火朝天的场面,从午时一直持续到日头偏西。
直到下午快三点钟,店里的最后一批食客才心满意足地摸着肚子,打着饱嗝,依依不舍地离去。
门口的长龙终于散去,留下满地的脚印和空气中久久不散的浓郁香气。
食客们边走边议论,声音在渐渐安静的街道上显得格外清淅:“值!真值!三角五分吃这么一盘爆炒脆肠,比肉香!”
“那九转大肠才叫一绝!四角钱,吃出四块钱的感觉!”
“明天早点来,带我家那口子也尝尝!”
“这小高师傅,神了!报纸没吹牛!”
后厨里,灶火终于慢慢小了下去。
高林放下已经磨得发亮的马勺,长长地吁出一口气,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。
他靠在墙壁上,看着一片狼借的小铺子,看着累得瘫坐在条凳上。
脸上却都带着笑的家人们,嘴角也终于抑制不住地向上扬起。
人群散去,姜邵伟带着王功才走进门内。
“生意兴隆啊!”
“姜哥!”
高林甩了甩因长时间颠勺而发僵的手腕,笑着迎上前。
姜邵伟目光扫过一片狼借的店堂和累脱了形的众人。
“本来厚着脸皮想来蹭口饭,看这架势,怕是连刷锅水都抢光了。算了算了,不给你们添乱了。”
高林抹了把额头的汗:“明个给你留个桌子。”
姜邵伟连忙摆手,正色道。
“别别别,我自己排队就行。好了,你先歇着吧,明个再来找你。”
说罢姜邵伟带着王功离去。
送走姜邵伟,高林转身,看着一屋子疲惫不堪的众人。
“关门。”
厚重的木门“吱呀”一声合拢,将喧嚣彻底隔绝在外。
开始了他最喜欢的环节。
点钱。
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高林的手上。
钞票有零有整,最重要的还有那厚厚一叠的粮票。
这下子就算配额不下来,米面都有了着落。
当高林将最后一张卷了边的五分纸币叠放在“毛票”堆的最上面,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。
不算上午卖鸡蛋饼的流水,仅仅下午这短短几个小时的鏖战。
收银:七十八块三角六分!
如果加之早市鸡蛋饼的收入,这一天的总营业额,早已稳稳突破了一百五十元大关!
意味着如果火力全开,早、中、晚三市都做起来,一天两百块的营业额,绝非痴人说梦!
在这个普通工人月薪不过三四十块的年头,这无疑是一笔惊人的财富!
高林没有立刻分发工钱,而是将桌面上所有的现金和粮票,重新归拢,装进口袋。
他一挥手,对满脸笑意的众人说道。
“走!回家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