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豆小说网 > 其他类型 > 大宋财经周刊 > 第72章 全面开战(二)

第72章 全面开战(二)(1 / 1)

等了三天,王安石父子遭受的攻击还是那些招数,父子俩终于放心了。

不过如此嘛,弹劾?

现在变法途中,官家一律留中不发,弹劾就是打嘴仗,王家也有很多老乡和党羽可以对阵。

搞百姓骂街,扔几块石头烂泥巴,这有什么的,为了国家大业,王家可以忍。

厨娘跑了,大伙可以自己做饭吃;没有人送菜上门,那就自己驾车出去买;苏轼非要办青苗贷的案子,那就做切割,反正吏员本来就不是新法派的内核。

总之,王雾当了幕僚长以后,充分发挥乐观精神,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,雨过天晴必然见彩虹。

只有一样,就是李长安到底什么时候死,他父子俩还借出去三万贯国库的银钱。

要不要派人去接收职业大学,然后改成新法官员培训学校?

好主意,让李长安死了还能做贡献,也算人死留名了。

王雾现在完全变了一个人,极其冷酷和严厉,二十五岁的年轻人,把十几个幕僚压制的服服帖帖。

二进院,主房是王安石的书房,西厢是王雾的报社,东厢现在是幕僚办公房。

他一个人三面跑,一天只睡两三个时辰,却神采奕奕,完全看不见疲态。

李长安遇刺的第五天,吕银平带着四个江西文人,终于定稿了第一版的《新法刍议》。

稿子写的极为严整,用词用典堪为解释法令的典范。

王雾看完,并不请示老爹,直接盖章签字,让吕银平找刻工赶紧去制版。

“我也要最快的,不行就出双倍价钱,多雇刻工。昼夜不歇,人停刀不停,我希望,三天内就把邸报传向大宋各个州府。”

吕银平努力的调动苹果肌,挤出一点笑容,点头离去。

他刚走,一个七品官员匆匆进门。

眼下这番情景,还敢上门拜访的,无不是铁了心要跟王党走下去的中坚力量。

王雾摆出一副接见心腹的架势,伸手邀请官员入内品茶。

“救我,衙内救我,相公救我啊!”刚一进屋,官员脱了帽子,匍匐在地,不停地磕头。

大宋没磕头这规矩,草民见了县太爷,也不过是拱手作揖。

“呢,你这是何意?”

王雾没有伸手去扶,而是偏了身子,冷眼相看。

那人听出来王雾不太热情,赶紧膝行一段,抱住王雾的鞋子,把额头贴在他的脚面上。

“我父亲是新昌高敬文,与相公有旧,还请看故人乡党的缘分,救我一救!”

见面不说事,不要脸的来套交情,这种人所求甚大啊,

王雾脚下用力,挣脱出来,了脚,往后退了两步,居高临下俯视着对方。

“说吧,犯了何事?”

那人并不抬头,一直趴在地上,把屁股得老高。

“小的贪心,没管住手,克扣了一点横海军索要的马匹。如今所贪已经退还,只是御史台和度支衙门还不饶。请相公救我,小的以后以相公马首是瞻,绝不二心,你让我咬谁我就咬谁。”

贪了几匹马,这至于的么。

大宋的马虽然贵,也不过就三十贯一匹良驹。

一个马信儿弄几匹马,还犯得着跑来要死要活的?

王雾有些生气,这一天天都是什么糟心事儿,江南西路就没有好人了么?

“帖子给我,如今案子在御史台还是大理寺,你现在回去写一封请罪的折子,我来保你!”

那人磕头不迭,磕得实心实意,把铺地青砖都震得活动了。

“若能得活,小的给衙内供长生牌位!”

掏出来帖子双手奉过头顶,再次膝行到王雾面前,把帖子递了上去。

“高克强,阁门舍人,管勾群牧司河东都监。你,是个武人?”

“回衙内,小的三次秋闹落榜,赐了个出身,受曾子固举荐,进了群牧司勾当

俩人正在聊着,幕僚急切来报,“吕惠卿疯了,正在全力监察江西籍官员!”说完,才看见地上趴着一个人。

不对,王雾心中立马警剔起来。

用脚尖把那官员的头勾起,释放出无限杀意:“说,你到底贪了多少?”

幕僚咳了一声,见那人还在尤疑,一脚踩在了他脚腕子上,慢慢将身体压过去。

“啊!!!我说,我说,前后七年,一共克扣了五百匹,还有一点草料!

“疼,疼,疼!别打,我都招!”

王雾鼻子了一气,冷冷的看着对方,这种人不上刑是没准话的,嘴上说五百匹,实际可能就有三千匹。

说是一点草料,可能就是几百顷的养马地。

看来这人救不得,容易把自己拖下水。

“滚!”将帖子砸在那人脸上,“你不说,我差人去御史台问问,要是有一句谎言,我先上书请斩你的狗头。”

那人吃了一吓,三魂少了两魂,七魄丢了五魄。

“衙内,衙内!我说,我说实话!我们三人,一共私卖了七千匹病马、老马、弱马。分了些养马户上供的麦子、豆子,束草。总计加起来,落在我手里的,真就不到两万贯。”

一刹那,王雾只感觉天旋地转。

杀,都该杀!一帮贪囊,国家都让你们给搞坏了,要不也用不着变法。

不过他还是忍住了,几个呼吸之后,平复了杀意。

“你先回去吧,我尽量试试!”

等那人走了,幕僚关上门,脸上才显出焦躁。

“吕惠卿这个疯狗,如今跟司马君实走到一起,相公他们弹劾不动,就出了这么一番毒计。”

是啊,这阳谋真恶毒。

老爹去救,自己便要被人说成是王党,说成是庇护贪腐国帑的蛀虫,那王安石的招牌就毁了。

不救,也不行!

王党的基本盘就是江南西路的乡党,再加之一点荆湖南路和福建路。

免死狐悲,说不定没几个月,这些人就会另找代言人。

怎么救呢?

“怎么样,我这文章写得,比苏迈好吧!”

苏轼白了李长安一眼,心说你怎么好意思讲出口的呢,我儿子才十岁,再说文采你俩也分不出高低。

他手里拿着一份很短的文章,《再议朋党论》。

原文的作者,正是苏轼的老师欧阳修,那是他年轻时与范仲淹共同战斗时给仁宗写的辩解词。

这回李长安旧文新解,把王安石跟江南三路做了拆解,第一次面向大宋,剖析了这个已经崛起的巨大的政治势力。

“就这?满朝谁人不知谁人不晓,连我都是半明半暗,要做下一任的蜀党党魁。

“隔靴搔痒,这点文章动不了王圣人,你还是别瞎折腾了!”

李长安不时的摸一把肚皮,现在伤口开始愈合,总是吱吱儿的痒。挠又不敢挠,碰也不能碰,

只好在周边画圈,寥解郁闷。

“你别着忙啊,我这只是第一篇,重要的是下文!”

果然,市面上流传出新版的《朋党论》,并没有起太大波澜。人们甚至怀疑,写文的是个辽人,怎么一点时闻都不了解。

王安石也看见了这篇文本,翁然一笑,全没当回事儿。

可两天之后,王安石府里的所有人都笑不出来了。

一个恶毒的流言正在传播,确切的说不叫流言,而是恶毒的攻击和影射。

“王莽谦卑未篡时,满朝公卿拜安石!”

两句狗屁不通的截词,愣是把王相公吓得满身大汗。

满朝公卿拜安石?

完了!

哪个王八蛋没屁眼的混蛋能想出来这种恶心的词句,这不是把自己放在炉子里炼么?

自己经营三十年的盛名,本来是推动变法最大的倚仗。

现在呢,要是有人反对,那就是自己做的不够好;要是满朝都是赞同,自己能撇清嫌疑么?

最最关键的是,当今皇室做主的是个女人,女人疑心病最重了。

怎么办,求知地方?

一旦出京,以现在苏轼崛起的势头,自己再回来可就不容易了。

想着想着,王安石感觉头痛欲裂,眼皮又开始不停的抽动。吓得他赶紧召唤夫人,“大夫,大夫!快叫大夫来!”

第二天上朝,各衙门传出消息,刚刚病愈的参知政事王相公,又一次病倒了。

苏轼正准备开始审理青苗贷的讼案,听闻传言,把事情前后授了一遍,倒抽一口冷气。

自己这兄弟真损啊,被人扎了一刀,报仇直接奔着把王安石气死去的。

趁他病,要他命!

他不下台,我什么时候能上位!

他王安石要做大宋第一圣人,问过我苏子瞻没有?

开审!

进入审案的衙堂,入座一拍惊堂木,两班衙役齐声高喝“威武”,判官一声招呼,“把狗头抬上来”!

苏轼脸上一阵坏笑,很快掩饰过去。

那造型夸张,气势汹汹,散发着死亡之意的刀抬上来,坐在被告一方的吏员和帮闲开始两腿发抖。

各路小报的笔帖式纷纷赞叹,这玩意漂亮啊,绝对是个大新闻。

“讼师,宣读讼状!”

钱韦唐起身施礼,端起状书,开始诵念。

“本人钱韦唐,钱塘人,嘉佑六年贡生,受托担当此案讼师。今有汴京两千七百一十四户商民,状告开封府属吏及朝廷各部吏员及帮闲,以青苗贷之名,强迫商民贷款,压榨掠夺百姓钱财一案。本贡生受商民所托,向开封府提告,请令尹、判官依照大宋律,辨明案情,还我当事人之公正

6f

”滔滔不绝的念了两刻钟,总算把代表案例讲了个大概。

“如状中所诉,由户曹刘铭凯等人组织,众多属吏和衙役配合,数百帮闲具体执行。借青苗法推广之机,串联帮手,养帮闲,专一坑害良善人家

钱韦唐还没念完,他刚刚提到的刘铭凯已经昏倒过去。

八十万贯的案子,他要是背上,不但自己要狗头侧伺候,全家也得男的充军,女的进教坊司。

老刘家三代经营啊,如今算是完啦!

看人晕过去,苏轼下令把他弄醒。装什么装,家里多了几万贯钱咋没见你乐昏过去。

“是否有证据证明所诉?”判官从钱韦唐手里接过来一大卷宗。

这些他都提前看完了,只是一会要被告确认,方好进入质证环节。

那一边的讼师不太精神,两眼通红,不断打着哈欠。

开封府突然改了审案流程,前一晚才送给他十几万字的卷宗,还要他判断到底有没有错漏。

这夜熬的,一晚上也没打一个长吨儿。

也不知哪个缺德鬼出的主意,按原来的方式多好,几顿板子下来,自己白得一分讼师费。

唉,别让我知道他是谁,要不天天扎他的小人儿!

李长安好好的躺着,忽然感觉脑后直冒凉风,吓得一激灵。

谁,谁特么诅咒我?

最新小说: 东辽匪王,开局娶妻得SSS天赋 规则怪谈游戏:从小偷身份开始 红楼小郎君:开局惹上潘金莲 港综:开局顶撞大嫂,斩大佬上位 创业在红楼,家师陈近南 鲤鱼王逆袭记:华夏宝可梦之旅 抗战:当初赶我走,还想我救援? 系统让我做恶女,我偏带全家致富 后主刘禅:从救关羽开始 穿梭在电视剧里的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