篮球场那场百人混战的胜利,像一场强烈的风暴,彻底洗刷了初中部的势力格局。楚一剑的惨败和销声匿迹,让所有潜在的挑战者都噤若寒蝉。我走在校园里,能清晰地感觉到那些投来的目光,从以前的敬畏、好奇,变成了如今彻底的、带着恐惧的臣服。
但胜利的兴奋感褪去后,一种更冷静、也更强烈的念头在我心里滋生、壮大。
我不能让初一有大哥。 楚一剑的冒头就是一个警示。初一这批新生,就像野草,割了一茬,只要土壤(混乱的环境和权力真空)还在,很快又会冒出新的刺头。被动地应对挑战,太被动,也太消耗精力。
我要让初一臣服于我。 不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暴力镇压,而是通过一种更彻底、更制度化的方式,将他们纳入我的掌控之下。
为什么? 因为只有这样,我才能真正地成为初一和初二的霸主,可以说是我们学校真正的扛头了。 届时,初中三个年级,我将掌控两个,初三那群即将毕业、心思浮动的前辈们,也将对我构不成实质威胁。我将成为这所学校地下秩序无可争议的统治者。
这个目标极具诱惑力,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和责任。但我清楚,必须这么做。优柔寡断只会让局面再次失控。
所以说我得赶快动手。 趁着楚一剑垮台、初一新生群龙无首、人心惶惶的最佳时机,迅速出手,将他们收编。
我没有再采取大规模武力威慑的方式。那只能制造恐惧,无法产生忠诚。我换了一种更巧妙、也更显手腕的策略。
我直接放出消息,通过天仔、青子以及那些主动靠拢的“九龙”风声迅速传遍了初一年级:
“言哥发话了。初二,不再收人。” 这条消息首先稳住了初二内部,避免有人觉得地位受到威胁。接着是重点:“但要收人,只收初一的。”
这条规则简单、清晰,充满了针对性。生传递了几个关键信息:
1 言哥的地位稳固,初二铁板一块。
2 言哥看得上你们初一的,给你们一个“上升”的通道和“庇护”。
3 想混得好,唯一的出路就是投靠言哥。
这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在初一年级引起了巨大的波澜。恐惧、犹豫、观望,但更多的是……心动。尤其是在刚刚经历了一场惨败、急需寻找新靠山的环境下。
效果立竿见影。
初一混社会的,总共也就才100多人。 这个年纪真正敢打敢拼、有“混”的意向的,数量有限。结果,消息放出后没几天,就有50多个人通过各种渠道,表示愿意跟我,投到了我的手底下。 这些人,有的是被我的实力震慑,有的是寻求庇护避免被欺负,有的则是单纯想找个“大哥”跟随着威风。
还有30几个人,是初一的人,但是没有加入。 这些人情况更复杂:一部分是纯粹的书呆子或者胆小怕事,根本不参与这些;另一部分则可能还在观望,或者内心仍有不服,但暂时不敢表露。
对于那50多个投靠过来的人,我没有立刻让他们做什么具体的事,也没有搞什么复杂的仪式。只是让天仔和青子负责初步接触和登记,算是挂了个号。这是一种“预备役”状态,既给了他们名分和一定的安全感,也保持了距离,便于观察和控制。
至于那30多个没加入的,我暂时按兵不动。只要他们不主动挑衅、不形成新的对抗核心,我就允许他们存在。过度的压迫反而会激起反弹。温水煮青蛙,等他们习惯了在我的阴影下生活,慢慢也就融入了。
就这样,几乎兵不血刃,我通过一套简单的规则和强大的威慑力,初步将初一的势力收编了大半。
走在校园里,看着那些初一的新生,无论是投靠我的,还是没投靠的,见到我时都会下意识地低下头,或者恭敬地喊一声“言哥”。一种前所未有的、掌控全局的感觉,在我心中油然而生。
温庭言,你不再仅仅是一个能打的“刺头”或“霸主”,你开始像一个真正的“统治者”一样思考和行动。你运用策略和规则,而不仅仅是拳头,来巩固你的权力。这条通往“全校扛头”的路,你已经迈出了最关键、也最聪明的一步。然而,掌控的人越多,需要承担的责任和面对的内部矛盾也越多。这50多人的队伍,如何管理?那30多个观望者,如何消化?新的挑战,已经从外部对抗,转向了内部治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