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,天光微亮,薄雾轻笼山野,李云龙便己整装出发,策马奔赴总部,参加团级以上重要会议。
他骑在战马上,英姿飒爽。身后,浩浩荡荡的运输队伍绵延数里——十辆军用卡车轰鸣前行,一百辆满载物资的马车紧随其后。
车轮碾过土路,扬起阵阵尘烟。每辆车都沉甸甸地装载着弹药、药品和冬衣。
特战队派出百名精锐战士全程护送,骑兵连更是全副武装,铁蹄铿锵。这支庞大的运输车队,向着哈达铺方向稳步挺进。
骑行途中,李云龙望着这来之不易的物资洪流,心中不禁感慨万千:“历史上的哈达铺会议,是9月22日开的团以上干部会议。明天正是那个关键的日子看来我要参加的,正是这场重要会议。”
他微微颔首,暗自欣慰,“还好,我的到来并未打乱历史的节奏。反而因为提前筹措了大量支援,红军总部如今处境大为改善。我也算是以另一种方式,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了。”
不久之后,队伍抵达寺沟镇。这里驻守着警卫营的一个连队,哨兵警惕地盘查身份。李云龙与连长简短交谈几句,确认安全后便继续启程。
一路上,他始终没有放松警惕,脑海中悄然开启【小地图】,俯瞰西周地形,监察敌情动态,唯恐遭遇伏击或突发状况。这份谨慎,是他屡次化险为夷的底气。
“这次可得好好跟各部队领导拉近关系。”他一边策马前行,一边思忖,“带些实用的小礼物,混个脸熟,将来合作也方便。”
每每想到这句话,李云龙总觉得背后发凉,仿佛又被抓了个现行。“唉,真不想再碰上”他苦笑摇头,赶紧甩开思绪。
车队缓缓驶入麻子川镇。此处由第二纵队驻防,岗哨森严。双方经过仔细的身份核验后,战士们才抬起栏杆,放行这支满载的队伍。
就在此时,一声熟悉的“团长!”从路边传来。李云龙回头一看,几名年轻战士正立正敬礼,眼神中满是激动与亲切。
他一眼便认出,这是当初从独立大队分出去的老部下。
他勒马停下,翻身下鞍,快步上前回礼,关切地问道:“你们现在怎么样?”
“好着呢!就是好久没见您了,心里怪想的。”一名战士憨厚地笑着,声音里透着真诚。
李云龙重重地点了点头,拍了拍他们的肩膀:“告诉其他同志,都要好好干,争取立功!我等着听你们的好消息!”
“是!”三人齐声应答,声音响彻山谷,豪情万丈。
车队再次启程,沿着岷县通往宕昌县的县道徐徐前行。
路面虽宽,却坑洼遍布,尤其卡车满载重物,不得不低速缓行,以免损坏物资。
终于,前方村落轮廓渐显——哈达铺到了。
村口早己人头攒动,热闹非凡。
李云龙不敢怠慢,立刻催马加速,抵达村口翻身下马,疾步上前,挺首身躯,庄严敬礼:“独立大队李云龙,奉命前来报到!”
“李云龙啊,你这阵仗不小啊,居然开上了卡车?快说说,咱们这位‘财主’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宝贝?”
被当众打趣,李云龙略显腼腆,连忙从怀中取出一份整齐的物资清单。
“赶紧安排人接收物资,早点入库落地为安!这一次,独立大队可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啊!”
当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列出的枪支、弹药、药品、棉衣、等物资数量时,人人眼中放光。
难掩激动之情,纷纷赞叹:“真是雪中送炭!”“这下冬天不怕挨冻了!”“战斗力要翻倍咯!”
“让李云龙给大家讲讲,这几仗是怎么打的,怎么缴了这么多好东西!”
转头他又对身边的参谋交代:“安排独立大队的同志们先去临时驻地休息,吃顿热饭,好好歇息。”
“准备了五百件羊毛马甲,没列在清单上麻烦您费心,优先分给年岁大的、体弱的,还有女同志。冬天快来了,西北风刮起来像刀子一样,不能让大家受冻。”
“我替同志们谢谢你。你有这份心,比什么都强。”
会议室里,气氛庄重。李老环视众人,朗声道:“今天大部分干部都在场,难得齐聚。趁这个机会,请李云龙同志给大家讲讲,最近这几场硬仗是怎么打的,经验怎么总结的,也让大家交流学习,共同提高。”
李云龙连忙起身,谦逊道:“不敢不敢,谈不上学习,只是汇报工作。”
“打得赢,打得好就要宣传,就要推广!该学就得学!”
李云龙神色一凛,郑重立正:“是!我一定如实汇报,和同志们共同探讨,相互学习,取长补短!”
(此章删减了很多内容,看起来有点不通,请亲人们多多包涵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