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月一日,亚视改版后的节目正式上线。早晨六点,新闻节目开播。尽管港人普遍没有早起看电视的习惯,仍有一部分观众出于好奇或为看天气预报而打开电视。
亚视新闻由两位主持人播报,内容包括昨日发生的港岛本地新闻、内地动态以及国际事件。由于港岛归属已经确定,本地社团活动频繁,相关新闻也占据较大篇幅。林峰要求电视台重点关注这一领域,虽持中立态度,但此类报道也间接给英方制造舆论压力。
内地新闻聚焦改革开放,首期节目重点介绍了林氏集团,甚至派出摄制组前往四九城,拍摄了集团下属工厂及员工住宅区。港岛观众惊讶地发现,内地竟有规模如此庞大的企业。主持人进一步透露,亚视已被该集团老板收购。
半小时的新闻分为三大板块,内容简明扼要,更多细节将在后续专题节目中展开。仅凭首期内容,已引发不少港岛观众的讨论与关注。
国际新闻部分报道了美国的枪击案件,内容基于新华社提供的资料与现场照片,并针对美国的 问题提出警示,提醒前往当地的港人注意安全。
新闻结束后,天气预报由一位美女主持人播报,该环节也被视为新人主持的培养平台。尽管天气预报对日常生活有参考价值,但当时预测准确性有限,节目仍会标注提示信息。
收看早间新闻的观众普遍反应积极,不少人表示有兴趣继续关注,并将新闻内容作为日常话题。尤其是一些白天不用工作的“师奶”,常在打麻将、买菜时交流这些信息。
林峰之所以不急于追求初期收视率,正是希望借助观众之间的口碑传播,逐渐培养起大众对节目的兴趣。
新闻节目结束后,接着播放音乐v。等到大多数人上班、上学之后,电视台会播出一些戏曲节目。上午最后时段则连续播放电视剧,直到中午十二点财经新闻开始。
当时港岛电视尚未全面普及,不少家庭仍以收听收音机为主要娱乐方式,许多餐厅和饭店会摆放电视机以吸引顾客。
中午时分,各大公司的白领外出用餐,电视机成为必不可少的配置,财经新闻迅速吸引了他们的目光。
节目中针对港岛的金融事件与数据展开分析,并邀请金融专家进行点评,这类内容通常不为普通观众所关注。
邵爵士一整天都在观看电视节目。作为内行人,他看出了一些门道,但具体效果尚难判断,重点还要看晚上的黄金时段。
方女士回到家中,问道:“你看了一整天吗?”
“没有,重播的电视剧没什么值得关注的,我睡了一会儿。”邵爵士并未起身,“晚饭就在这儿吃吧,我要看看黄金时段的节目。”
“这部刚拍完的《陀枪师姐》,不知道好不好看。”
林峰筛选了大量剧本,一般只看剧名和故事大纲,挑选出自己熟悉或设置有趣的本子,然后交给编剧小组。
小组由主创自行邀请辅助编剧添加,随后向电视台报备,编剧部负责分配办公室。待剧本完成后,交由导演部,由愿意接手的导演组建剧组,而制片人则由电视台指派。
接着,三方共同挑选演员。林峰并未干预选角过程,不一定非要用原班人马,只要有演技,任何演员都可以胜任。
林峰也有自己的考虑。许多剧集都是他看过的,如果完全按照原版拍摄,对他而言缺乏新意。
因此,他希望拍摄出不同的,以便进行对比和参照,考察电视台的制作水平。
自从挖了无线的墙角后,亚视实力大增,尤其是编剧、演员及剧组各部门都得到了充实。
由于每日拍摄任务繁重,不仅剧组,新闻和综艺节目也需要大量人手,而剧组对人员的须求更为突出,尤其是群众演员。
多部电视剧同时开机,需要的主角、配角众多。经过一番挑选后,剩馀的演员甚至培训班的学员都会被拉去充当群演。
幸好拍摄题材多样,如果服装道具需要同一种类,道具组肯定会忙不过来。大批服装订单直接发往服装厂定制,并对款式、外观和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。
剧组还邀请了几位历史类顾问,但由于是内地专家,剧组需派人前去咨询,并支付相应费用。
在林峰的要求下,现在的拍摄更加注重细节把握。虽然成本有所上升,但林峰并不在意。
一部经典的电视剧可以在未来几十年持续创造收益。等到网络时代,还可以进行高清修复,上载至自有视频网站,充实内容库。
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,正是因为其历久弥新,因此精益求精是十分必要的。
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,导演们也热情高涨,不断投入创作,力求完美。
制片人的作用依然关键,导演在筹划阶段必须提交预算方案,经电视台审批后,资金由制片人统一管理。任何支出都不可超支,因此导演在编制预算时必须格外精确。即便林峰此次投入了大量资金,导演也没有理由浪费。
预算环节至关重要,一旦出现失误,责任将由导演承担。虽然不会要求导演个人赔偿,但未来若再申请高额预算将变得困难,甚至下一部剧何时能开机也是未知数。
邵爵士在观看晚间新闻后,看到了亚视插播的gg。虽然亚视目前的gg位并不抢手,但这次投放的是邵爵士自己出资的汽车gg,在黄金时段播出。该汽车品牌正是林氏汽车,旗下包括“l”、“l”和“山”三个系列。前两者为轿车的高低配置,而“山”系列未来将推出商务车型,计划参考丰田埃尔法的设计。
林峰的战略是借鉴成功车型的设计思路,但汽车行业竞争激烈,设计层出不穷,无法保证全面领先。因此,他更注重品牌建设,通过提升质量和服务,树立林氏汽车的品牌形象。
电视剧结束后,邵爵士内心难以平静。作为业内人士,他能清淅评判剧集的优劣:演员表现、情节设计、服装、化妆、道具等制作细节。他感叹道:“我们的对手确实不容小觑,而且他们的投入也相当可观。”
方女士询问道:“这对我们威胁大吗?”邵爵士回答:“目前还难以判断,亚视刚完成改组,观众基数不大。但随着口碑传播,我们的收视率可能受到冲击。我们必须尽快推出一部优质剧集,争夺收视份额。”方女士随即表示将调动一线演员,迅速挑选剧本,集结最强阵容投入拍摄。
邵爵士还关注到亚视的综艺节目。七天内推出七档综艺,投入力度惊人。当晚播出的是《名人访谈》,该节目不需大规模拍摄团队,但需邀请本地乃至国际知名人士,对主持人要求极高。首期嘉宾,按照林峰的安排,邀请了红姑。
红姑此前是当红女星,婚后隐退,如今掌管港岛院线,身份特殊,备受关注。她的出现足以吸引观众停留观看。作为首期嘉宾,红姑的身份十分合适:她既是昔日影星,又是现任富商,掌控重要院线,资产与影响力兼备,为节目树立了高起点。相比,都不会觉得有 份,毕竟红姑背后代表着林家。
林家如今在港岛声名显赫,当初林峰收购院线一事便已引起不小轰动,如今半山一带的住户都晓得,安然居便是他的产业。
随后一些社会人士展开调查,发现他们背后都有金主支持,与港岛的豪门关系错综复杂,林峰的资产状况也随之流传开来。
一时间,外界不免有些担忧,毕竟林峰是实业界的重要人物,在内地市场占据巨大份额,资金实力虽不明确,但必然十分雄厚。
他所涉足的机床、环保、冶炼、汽车、电器、芯片等领域,都属于高端科技实业,这与港岛主要从事金融、房地产、基础建设的人士相比,差异显著。
……
“红姑,你好,我可是你的忠实影迷,你宣布息影的时候,我可是大哭了一场!”主持人略带夸张地说道。
港岛毕竟是华人社会,美式脱口秀的风格并不完全适合这里,未来邀请的嘉宾也未必能配合幽默交互,因此只能稍稍放大情绪。
红姑笑了笑,“真抱歉。”
“没关系,谁让你找到了真爱呢?”主持人又作无奈状,“作为你的影迷,我只能衷心祝福你!”
“谢谢。”红姑表达感谢后,主持人顺势进入正题,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。
红姑性格随和,无意掌控节奏,便跟随主持人一同进入访谈。
问题涉及方方面面,包括她为何结婚,红姑并未回避,还聊起与林毅初次见面的情景。
“他说,他不想只以影迷的身份认识我,这句话吸引了我。”红姑一脸甜蜜,看得出她过得很幸福。
主持人接着问道:“嫁入豪门是不是很不容易?”
这问题有些尖锐,红姑却淡然一笑,“谁说我是嫁入豪门?”
“……”主持人一愣,“林氏在港岛的产业虽不多,但林峰先生现在可是我的老板啊!”
“还大手笔送你一条院线,这还不算豪门吗?”
“不,你不了解林家,他们从不认为自己是豪门,一直保持着过去的生活习惯。我公公七八年前还是一名普通工人,按内地的工级划分,他是八级车工。”红姑解释道。
“可能大家不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。八级工是最高级别,非常稀有,他们能用简单的车床加工出最精密的零件。”
“那时他每月工资一百多块。”
主持人一愣,“一百多块算多吗?”
“是的,当时物价水平不同,两家人的开销根本用不完,因为物价非常便宜。只是过去物资短缺,限制了购买数量。”
“不过现在放开了,尤其是食品方面不再受限,因为物资越来越丰富。”
“原来如此。”主持人点了点头,“但七八年时间能有今天的成就,实在令人惊讶。不知红姑能否帮个忙?”
“恩?你是想采访我公公吗?”红姑敏锐地察觉了对方的意图。
“是的,毕竟他是我的老板,我可不敢直接去问。”主持人幽默回应,或许他真的想采访林峰,“老板在内地四九城,拥有汽车、冶炼、电器、芯片等科技实业,他是如何发展起来的?”